你今天午餐吃飯?還是吃麵?

 

麵包並不餵養我們,

真正餵養我們的

是麵包中神的永恆話語,

靈性與生命。

Bread does not nourish thee,

What feedeth thee in bread

Is God's eternal Word,

His Spirit and His life.

--Angelus Silesius(1624-1677)

cw文字雲6.jpeg

Text | Usha Tsai      Graphic design| Kiran 

這位曾經說過「玫瑰是沒有為什麼的(The rose is without why);它開花,因為它開花,它不注意它自身,並不問人們是否看見它。」的十七世紀天主教修士Angelus Silesius,總是能道出一種最安靜、最究竟的話中之話。我們可以說食物並不餵養我們,真正餵養我們的是食物裡面的生命力。在每天都有新觀點出爐的營養科學研究中,食物被化約拆解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等,食物很少被看作一個完整的個體,例如每100g稻米所含營養成份如下:

食用部分:100%

水分:13.3 g

能量:347 kcal

蛋白質:7.4 g

脂肪: 0.8g

碳水化合物:77.9 g

不溶性纖維:0.7 g

灰分:0.6 g

硫胺素:0.11mg

核黃素:0.05 mg

菸酸(VB3)1.9 mg

總維生素E0.46 mg

鈣:13 mg

磷:110 mg

鉀:103 mg

鈉:3.8 mg

鎂:34 mg

鐵:2.3 mg

鋅:1.70 mg

硒:2.23 μg

銅:0.30 mg

鐵:1.29 mg

 

將上述被拆解的每一種營養成份加總起來,並不會再成為一顆稻米!! 營養科學化約主義當道的今日,人智學啟迪的營養概念所提供的提醒顯得至關重要,要真正理解食物的本質,需要有勇氣重新想像世界,為我們的意識帶來除純粹物質之外的其他觀點。宇宙力量不但會通過土壤及其中的礦物質更透過元素本質存有流入地球,這些宇宙力量支持著植物的生長。我們所吃食物的品質和生命力影響了我們的思考、感受以及與人和自然的互動關係。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行動則創造了我們社會和世界的未來狀態。我們的食物將在任何一種精神性覺醒中發揮重要作用,它是連結天地人最重要的接口之一。吃健康的食物可以促進與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健康關係,也是我們可以為自己和孩子的健康盡一份心力的最重要面向。

一切生命由光轉化而來,食物中的光乙太承載我們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所吸收進來的東西,提供我們身心靈生命力量所需要的滋養。真食物確保了卓越的品質,同時滋養對生命奧祕的敬虔和感恩。審視我們的每日食物,特別是主食,在不同氣候裡生長的東西,對那個地方的生物剛剛好是正確的。特別是主食,西方人在溫帶地區取得農糧的營養,跟亞熱帶地區的人完全不同。但隨著全球飲食西化程度加深,包括亞洲在內的小麥攝取量大幅增加。

台灣自古至今一直是重要的產米區,早年台灣人不太吃麵食。根據一九五○年的統計,每位台灣人每年吃掉的地瓜加米飯共202公斤,吃掉的小麥只有8公斤。事實上,台灣吃麵食的習慣也不過是數十年之間的事。據農委會「糧食供需年報」,台灣每人每年米消費量從1952年的126.06公斤(91.26%)急劇下降到2017年僅剩45.4公斤(52.90%);與之相對,小麥卻呈持續上升的趨勢,1952年僅11.33公斤(8.2%),2017年成長至38.1公斤(42.91%);兩者占比消長明顯,顯示台灣人在米食及麵食的偏好上有顯著的改變! 現在台灣出過世界麵包冠軍,到處都是麵食館,家裡開伙也常吃麵,即便各界大聲急呼發起種種米食復興運動,麵食和米飯併列為台灣雙主食! 這是不爭的事實會對健康帶來怎樣的不同呢?

從人智學的角度來看,小麥是太陽的果實,是主日佳餚,只在禮拜天(主日)和節慶時吃小麥製品-白麵包和糕點小麥提供的是靈性經驗的基礎,不像稻米和其他麥類提供生物性的生命基礎。因此若長期食用,人體的反應就是過敏。特別是透過無數人工混種和基因改良技術 (不同於後來的基因改造)的現代小麥,與人們吃了幾千年、甚至是60年前的小麥,已經不是同一作物了。研究發現,現代小麥所含麩質(Gluten)成份較高,但鋅鎂銅鐵等礦物質則少了19-28%;麩質蛋白質在混種改良後結構變異最大,多出14種新生的蛋白質是古老麥種所沒有的。研究則顯示,與古老品種小麥相較,現代小麥的麩質更容易引發人體不適和發炎反應,這也是近半世紀以來乳糜瀉(Coeliac disease)和麩質不耐症 (Gluten intolerance)個案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

頭腦混沌不清(foggy brain)、憂鬱、過動、長期頭痛;有脹氣腹瀉便秘等腸胃問題、骨頭關節痛,或者皮膚病、慢性疲勞症侯群等;兒童的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自閉症狀的傾向迅速增加,與飲食的關係為何? 這裡提供幾個台灣人智學extra lesson治療教師的治療經驗:

我有一個幼兒園中班的男孩,他在小班時進教室後會找到一個空間會躲起來,沒有辦法對老師的言語做正確的回應,他沒有辦法加入遊戲,就一直在遊走狀態。他就是固著性很明顯的孩子,他們將感官、印象收進來,是沒有辦法做正確處理協調的。他們對聽到的聲音、看到的影像、還有吃進來的東西,甚至是聞到的味道,都沒辦法消化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就像毛線打結的經驗一樣全部卡住了,卡住就會焦慮、沒有安全感,於是產生一些固著的行為產生。因為固著、相同的行為讓他們會覺得比較安全。這種固著行為...我建議孩子要改變飲食,還必須透過家長減少他的感官刺激...開始調整飲食之後,經過三個月左右,他的帶班老師傳一個訊息給我,這個孩子已經可以在散步的時候和同學有對話,而且,是一段有意義的對話。然後老師在講故事的時候,邀請他上來操作故事,他可以完全在故事的節奏上。

另一個是五年級的男生,他也是固著性非常明顯。我有建議改變飲食...,他一個禮拜跟我做Extra lesson一次。一開始他只能接受五分鐘作我要求的活動,其他五十五分鐘我必須配合他做他的活動,因為他很固著,所以一開始只要他願意進來就是一個好的開始。所以他教我弄獅(台語)、過火(台語)、教我抬轎因為他們家旁邊是公廟嘛!到最後,我們進步到五十五分鐘做Extra lesson,五分鐘弄獅(台語),他也可以接受手機一響時間到了就可以結束了。

還有一個三年級的男生,他之前很容易被卡住,譬如說在放學的途中他要去買一個麵包,媽媽說我們不買了,他會在車上說我要吃麵包、我要吃麵包、我要吃麵包⋯⋯持續幾個小時,那是一個讓人抓狂的狀態。他在學校很容易被激怒,被激怒之後爆炸的程度時間維持很久。他會想要去拆解任何他看到的東西,鬧鐘、手錶,我聯想到的是消化系統,消化系統也是一個拆解的動作!他的消化需要幫助。他是麩質和奶製品飲食控管做了六個月...,跟我做了十二堂課結束時後,媽媽給我的回饋:那天我叫他穿外套,只講一次,他就去穿了...媽媽很長時間沒有接到老師的電話,媽媽感受到孩子的改變,孩子的固著性還是有,但出現的頻率變低、強度變弱、時間變很短。--陳曉霓(Extra lesson治療教師),〈如何幫助固著的孩子?〉節錄自《力量之泉:宇宙織錦雜誌04人智醫學專刊》(2018),171-2

而長期關注特殊需求孩童的資深人智學醫師Renata Whispler,常常語重心長地提醒麩質、酪蛋白的飲食控管可以幫助孩子。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要能被我們消化才行,就像我們吃進的食物也要被我們消化才行,我們是用什麼來消化食物呢?其實我們是用生命力來消化我們吃進來的東西。...如果能滋養強化生命力量,那麼孩子就有力量去不斷地消化感官吸收進來的印象和外在的東西。  

如果孩子有非常固著的行為表現,這是他們沒有辦法應付處理這麼多感官的刺激因而產生焦慮緊張,為此,飲食調控會是一種很好的幫助,因為如此就可以減輕非常大量的消化系統負擔。或許對我們來講很難理解消化系統、新陳代謝和我們覺察到外面的世界有什麼關係?但是,這是同樣一件事,進來的東西必需被消化,這是我非常多非常多年的累積經驗,...麩質、酪蛋白的飲食控管可以幫助孩子,這是我們有非常好的工具。--Renata Whispler醫師(資深人智學家醫科/小兒科醫師) 節錄自《力量之泉:宇宙織錦雜誌04人智醫學專刊》(2018),175

含有麩質的食材與食物

大麥、小麥、穀粉、全麥麵粉、裸麥、黑小麥、麥芽、啤酒、藍黴起司、肉湯罐頭、裹麵包粉烹調的食物、早餐麥片、巧克力牛奶、夾心酥、能量棒、調味咖啡、薯條、炸蔬菜/ 天婦羅、熱狗、冰淇淋、人造蟹肉棒、番茄醬、美奶滋、乳瑪琳、肉丸、燕麥、烘焙核果、沙拉醬、沙士、香腸、素肉、醬油、糖漿、小麥草、麵筋。

 

不含有麩質的食材

米、無麩質燕麥、小米、玉米、葛粉、蕎麥、馬鈴薯、高粱、黃豆、木薯、莧米、藜麥

 

低麩質的食材

Spelt古小麥(斯佩爾特)

 

你今天午餐是吃飯?還是吃麵?(待續)

 

同場加映:  

Demeter有機無麩質食材/Spelt古小麥 即刻給力 http://www.cosmosweaving.com/product.aspx?f=7&cid=26

Demeter真食物.真營養.真滋味 
買四送一超值限量組合:

1.Demeter有機無麩質 燕麥原麥(無奶蛋)500g *1 / NT220
2.Demeter有機無麩質 綜合堅果巧克力玉米穀片250g*1/NT 350
3.Demeter有機無麩質 大瓣燕麥片(無奶蛋)375g*1/NT180
4.Demeter有機斯佩爾特9mm小寬麵或18mm大寬麵(無奶蛋)500g *1/ NT250

🎁加贈 Demeter有機斯佩爾特 字母麵(無奶蛋)250g*1

 

"出處/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如欲轉載或引述本文,請註明出處和來源網址  ico-cc

arrow
arrow

    cosmosweav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