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任何人的同時代人*--弔 Alex Podolinsky (1925.7.13~2019.6.30)

土壤與植物裡的光  Vincent  van Gogh  .PNG

Text | Usha Tsai  宇宙織錦

Images I Olive Trees, Vincent van Gogh(1853–1890)

我們在梵谷的橄欖樹系列作品中,可以看見日光、土壤與植物洋溢的光彩。Alex說梵谷畫中的土壤才是它們應該有的樣子 --充滿了煥發光彩的力量。而這正是BD的土壤,BD植物型態的圖象

 

Alex病危。

消息傳來時,我正在回覆一個以台灣BD農業與社群發展為題邀訪海外BD前輩來台交流的活動籌備者的詢問。群組裡氣氛很熱鬧,我彷彿看見許多雙晶亮的眼睛--不管以農為業、半農半X,或校園農耕實踐,都對BD充滿圖景歡喜投入,想知道在這條路上走了比較久路程的人的經驗和想法,互相交換自己在這路上的實踐歷程。然而,曾經讓我對BD有全然不同視野的人,在遙遠之處,闔了眼。   

 

1938年一整年,14歲的Alex Podolinsky 住在瑞士Arlesheim的一處公寓,由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1861-1925)最優秀的學生作私人家教。Alex說,那時對他最重要的是能完全自由的穿梭於歌德館,參加所有演出和排練。(當時Alex的長笛演奏造詣幾乎是音樂家等級)除了私塾課程外,他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歌德館演奏廳的包廂上看Marie Steiner教授優律思美(Eurythmy)...他說,這種具乙太力的優律思美,我再也沒見到過....。就是這巨大的乙太力支撐著Alex的一生,他在BD實踐裡具現了它。

 

人類如何以地球構想一個蛻變而進化的未來?是通過另一個宇宙大爆炸嗎?

我們通過創造全新的土壤和全新的植物來開始,它們看起來像在呈現優律思美(Eurythmy)......直立向上的力量、塑型、律動中的塑型....以及那無聲之聲。~Alex Podolinsky, Agriculture of the Future    

 

這不可思議、靈性的無聲之聲長存我心,扣擊當下的同時,也觸及了永恆。在很多時刻,某種奇妙的,值得以一生去追尋的價值,就會具體地到來,轉化為生命裡最珍貴的事物。

 

Alex在靜寍的庭園裡出離了,無顧於世界的騷亂,脫身在時間之外。

 

永別而不別,那因他而來的全新的土壤和植物,土壤和植物裡的光彩,依然鮮明地映照著,許多人得以確認或再度確認自己所在的生命位置或使命。如果說這是泛亞地區發生的以BD為本的地球覺醒運動,也許也不為過,只是更據力道的深根與拓展需要假以時日。這樣的BD覺醒不僅僅在澳洲,也發生在馬來西亞、台灣、中國、東南亞發生在他魂牽夢繫的歐陸,以及還在等待中的異土。BD覺醒已經發生,正在發生,還將持續發生。

 

借用魯迅朝花夕拾的話語: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裡永安他的魂靈!」

*"我不是任何人的同時代人",引自俄羅斯詩人Osip Mandelstam(1891-1938)詩句

後記:以此文紀念緣慳一面的Alex,也為引我與之連結的婉菁、田環(馬來西亞金馬侖.和平農場 Terra Organic Farm)和水雲(台灣花蓮.光合作用農場)而寫。


Alex Podolinsky的著作:

BIodynamic Agriculture Introductory Lectures Vol. 1 -3

Bio-Dynamics Agriculture of the Future(中文版《活力農耕 面向未來的農業》已由澳洲活力農耕亞太協會的中國分部出版)

《活力農耕 實踐指南(修訂版) 》(中文版已由澳洲活力農耕亞太協會的中國分部出版)

Living Agriculture

Living Knowledge

Ad Humanitatem

FiBL Lecture 2004

Active Perception

以及最後著作,Alex的自傳

Life-Contra Burocratismus

演講及教學視頻http://bit.ly/AlexPodolinsky視頻

Alex簡介請見   http://www.cosmosweaving.com/productmain.aspx?f=1&cid=22&id=149

到底什么是澳洲活力农耕呢?
https://mp.weixin.qq.com/s/z-a5qHCJYzawTd9fntXVjA

ico-cc"出處/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如欲轉載或引述本文,請註明出處和來源網址

arrow
arrow

    cosmosweav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